
- 作者:
- 来源:
- 日期: 2016-01-20
- 浏览次数: 4564次

民国十一年陈炯明与孙中山决裂,炮轰总统府,控制政府,其利用控制的广东造币厂拼命收刮:“定配纯银四成二,日夜加班赶铸,每日余利约达四五万元,铸造之多可想而知,复加以军队制弹广之私铸,加上安徽省造币厂之冒铸,而粤毫之数,遂致满坑满谷”。故当时上海江海关,上海商会饬令:广东贰毫自民国十一年造(包括十一年)以下停止流通。但闻“私铸之辈乘机善变遂改铸七、八、九年份辅市察其成色实较诸十一年份尤劣,兹已充斥市面滔滔,皆是买卖咸感不便。处此混乱时代军阀专权各自为政,惟呈请官厅查然,亦属徒然”。
1.官版
2.平行二版
3.福建版
此版主要出现在福建境内,所以称作福建版,暂无文献佐证。
4.长尾G版
5.异版
6.十一年壹毫
民国11年,重新开始铸造壹毫银币,由于铸造壹毫较双毫利润低很多,行用中容易磨损,加之假币泛滥,民国十一年广东壹毫的实际铸造量很少。
中华民国十二年广东银毫
民国十二年一月中旬,广西境内滇军和桂军的一部以拥护孙中山的名义,进军广州逐出陈炯明,孙中山于2月份在广州重建大元帅府,造币厂重新被政府接管。
1.官版
2.大S版
特点:背面下缘英文“CENTS”的字母“S”字体粗大。
3.福建版
4.异版
正面上缘“二”字下面一横偏长,“毫”字第七画“﹁”很平直。
中华民国十三年广东银毫
1.官版
2.平行二版
3.漳州版
4.异版
异版2
5.私版
中华民国十三年孙中山像双毫银币
此币正面铸孙中山侧面头像,背面沿用民国十三年广东双毫正面图案,是币设计精美、制作精良、存世稀少被公认为民国广东银毫中的大名誉品。
一说此币为试铸新币,另一说此币为纪念币,目前暂无定论。该币铸造于民国13年即是1924年,当年广东地区除讨伐陈炯民叛乱取得初步胜利外并无大事发生。另外若该币为纪念币,根据民国铸币的风格,纪念币要么铸有“纪念”字样;要么在图案中设计有能体现相关历史事件信息的纹饰、图案;要么不铸明面值。所以笔者认为该币是在广东银毫声誉扫地的情况下试铸的新币。
广东银毫开铸之粗规定,双毫每5枚兑换银元一元,但由于官铸品成色越来越低,私铸越来越猖獗,到后期甚至出现只在外表镀银的假币,使用一段时间后即露出铜色,因此,商民拒用,贰毫币亦由5枚兑换银元一元逐渐贬值为10多枚才能换得银元一元;底层百姓更是深受其害,曾今为经济发展作出巨大贡献的广东银毫成为地方军阀、官僚、奸商收刮民脂民膏、谋取暴利的帮凶。由于劣币泛滥,而普通百姓又很难分辨官铸和私铸,导致官铸广东银毫越来越没有市场,民国十二年、十三年铸造量锐减,这是民国货币史上典型的一次劣币驱逐良币。虽然当局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,试图开铸新币以挽回局面,但为时已晚,在人民的咒骂声中,广东银毫渐渐淡出。
上一篇: 四川铜元的基本情况与历史背景
下一篇: 中华民国广东省造银毫(3.2)
Copyright © 深圳欧比旺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粤公网安备:44030702001105号 ICP备案:粤ICP备2023030665号
本站部分图文来源网络,如有侵权问题请通知我们处理!
网站建设维护
